23_Blog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1年5月18日 下午

近纲大作业——我对历史的一点思考

Canvas上的四个问题我不太会写,我觉得我的了解太少了,这几个问题都是很复杂的问题,我的了解有限,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写出来也没什么意思。我本来想尝试清末民初的思想的,但是我写的时候仔细思考:我了解这几种主流观点背后的理论吗?我了解那个时代的具体情况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是自己在有限的认知下基于主观臆断对那个时代做出的推定,但是我又没有太多时间读书,所以我可能就写一写这学期近纲课的思考,对于我自己的一些思考我还是可以说一说的。如果不足以作为大作业的话我再写一篇

从近纲课中收获的一些思考

​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要学历史?马老师之前也问过我这个问题,当时答的比较仓促,因为这个问题蛮复杂的,现在说一说我的看法。
这个问题事实上有一个前提问题,什么是历史?
以我所见,历史大体上分为两种,一是演义化、简单化的历史,从小到大我们所学习的历史大多如此,常常给出一个事件或人物,给这个事件或人物下定义,然后找出一个理由来解释这个定义的合理性,无非如此。这种,可能说,通俗的历史是有趣的,毕竟像是讲故事一样,但是因为其极高的概括性,对事件或人物有较多的偏离,且许多时候作者的主观色彩会融入进去,并在主观选择下对史料进行筛选。说一个《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例子,朱厚照死后,权倾一时的江斌被轻松的除掉了,如果江斌真的权势极大,怎么会被以近乎玩笑的形式除掉呢?
这就像是之前上课马老师所谈的左翼电影创作的问题,左翼电影本身是要批判世界的,但是大环境不太允许这种批判,当时我听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自缚双臂。这种通俗化的历史亦是自缚双臂,舍弃了历史的复杂性,追求历史的故事性。在这样的环境下,学历史无异于掉书袋,可能说起来通晓千年,但是真正的思想是颇为有限的。当然不能否定这种历史的意义,毕竟故事之类的东西,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也确实很有意思,很打动人,但是随着人的逐渐成长,对事物认识的深入,这些快餐一般的东西,无法满足我的思想。
这就回到canvas上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在大学时代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我看来,当下的这种思修、近纲、行策、毛概等等红课,都是在做这种简单化的叙述,甚至这种叙述还没有b站上的up主做的好。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没什么意思,配不上大学生的思想层级,配不上大学所需要的思想深度。当然这学期这门课算是让我大开眼界,这算是意外之喜
还有一种,姑且称之为贴近历史的历史吧。历史上真是发生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视角去看会有不同的答案,而且哪怕是事件的亲历者,他们对这个事件的了解也很难说是全面的,他们的心理也常常是复杂而多变的,所以很难说是“真实”的历史,毕竟真实意味着确定、不变,但是对于人类社会、人这样一个复杂的机体来说,以目前的水平,达不到“确定”一说。
继而就是如何去解读、分析已有的材料了,这好像就是所谓“史观”,不知道可不可以这么说。就是对于已有的史料,需要对其进行筛选,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得到自己的观点。听着和上一种好像差不多,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站在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已有的材料,就像太平天国,你可以从阶级斗争的角度分析,可以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分析,可以从客家人和当地人冲突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马尔萨斯陷阱的角度分析;可以分析太平天国的兴起、太平天国的军事策略、太平天国的失败。无论从什么角度,都要有相近的分析,都要有充足的材料。绝不是单纯地意识形态挂帅说太平天国是无产阶级对封建地主的一次革命,然后就盛赞太平天国的伟大意义,或者拿着一本古籍照本宣科,毫无自己的观点。
好像说的差不多了,中间的一些地方的表达可能不是很恰当,但是先这样吧。
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学历史?
我觉得学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明视听的过程。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身处在这个时代,很多东西我们自己是不清楚的,但是历史给了我们一个跳脱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机会。我们可以观察过去发生了什么。俗话说盖棺定论,过了20年、3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可以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可以看到不同的事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之间的影响、交流,我们可以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对过去进行观察,每次换一个角度,见到的都是一片全新的天地。诚然,每次都是盲人摸象,但你观察的角度越多,这个“象”就越来越接近于“象”。
但是我们是要回到这个时代的,我们不是历史,过去了就过去了,但我们不能负担着历史,太重了,承受不起。但我们可以带着从历史中得到的思维、得到的不同角度、得到的这种对现实的谦卑回来,我觉得这是历史给我带来的一笔很宝贵的东西,我的一些对世界的认识就是在已有的观念不断被新的事实、新的观念推翻的过程中塑造的。所以学历史本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因为在历史中,你有机会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接触到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你有机会去感受整个世界的复杂(所以我很想去做一些社会的调研,体会现实世界的复杂),你有机会站在伟人的视角去做出决定,你有机会去思考那些诗和远方。历史可以使你摆脱扁平的思维,拜托浑浑噩噩、听风就是雨的状态。历史常常不是美好的,相反,是很黑暗的,像我读红太阳。。。但是在这片黑暗之后,你会去反思生活,反思社会,反思人类,反思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当然不能陷进去,因为我的认知水平和这个问题并不匹配,想下去只能是流于表层,但这颗种子种下了就迟早会发芽。
但是也就像我一直所说的,在读历史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认识水平、知识面的有限,倘若你给我一个观点,哪怕它是有问题的,但是乍一听可能很有道理,我可能就无法分辨其的价值,所以还是要更多的去贴近历史,更多的去听不同的观点之间的冲突、辩论,要不然只是有一个分辨不同观点的意识,却没有这个能力,还是意义不大,这也算是历史的魅力吧。
可能就这样了,似乎是在回答canvas上的第一个问题,可能这个问题我算是有一定思考,并且有一定看法的吧,另外几个着实不太敢写,上课很多时候也不太愿意发言,因为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最后几段可能情感比较强了一点。
随便写点别的。
之前上课看对许倬云老师的访谈,感觉还是有一些收获的,但是这个访谈总体上来讲,感觉太短了,当然也和受众面有关,感觉不太尽兴。但是其中所说还是有一些对我有所启发的
“你要去设想,想象,不知道的世界还有什么”
“新的理想消失不见,旧的理想被放在一边”
“只有失望的人,无可奈何的人,会思考生活为什么过”
还有关于胡适先生简化民主、自由的一些话,但是没来的急记下来,感觉马老师的观点似乎也是受到许先生等学者的影响?观看的过程中许多观点以前和马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听到过。
还有许先生说“想东西要想彻底,难得的机缘”,着实觉得困难,这就像初中生学高数,要先有一定基础才有理解的能力;有些问题,思想层次不够,想不通,想不了,当然还要一直想。
看了一下canvas下这个问题的回答,感觉在写高中议论文。。。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