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对学习的一些思考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1年5月3日 凌晨

上课的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答案是学习知识

那么如果能够学习到知识,为什么一定要去上课?

与我个人而言,上课更像是进入了休眠模式,糊里糊涂地听着老师讲课,昏昏欲睡,上完了之后回来像没学过一样再学一遍
我一直以为这是自己学习能力的问题,直到寒假听余勇老师十年前的数据结构网课,我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
两倍速看网课,我是越看越精神的,这就像是游戏本打开了风扇开始高性能运作一样,我可以很高效、很投入地摄取知识
这就是我现在正在尝试的做法——摆脱传统的课堂的模式,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为什么要效率最大化?这取决于我的自身定位

作为一名计算机系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我几乎没怎么接触过计算机,基础自然是谈不上了,但是计算机现在对我而言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我非常好奇,我正在打字的这台设备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我写的代码是如何通过运算最后变成输出的结果的。所以我想要花大量的时间在cs相关的课程上,当然这里指的不仅仅是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基础课,更多的是一些课外的拓展,这时候就涉及到了对效率的追求

可以看出,效率最大化这个点的来源实际上是我自身定位与当前所接受的课程体系之间的冲突,起初认识到这个冲突之后我一度陷入了对当前教育的全盘否定之中,现在想来是很错误

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是周一晚上做英语的preview(很惭愧,第二天早上就要上课晚上才开始写作业)看到这样一句话

“Their incentive is thus not to learn, or to learn as little as possible while maintaining a good GPA“

我很有触动,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过于功利了,我背离了“获取知识”的初衷,将学习视为为日后工作、科研铺路。但是知识本无高低贵贱,其中都是精妙的思想,如果过于功利而将学习知识这样一个很享受的过程转变成一种折磨,事实上将自己陷入了一个非常不利的境地。

可以看出,像大学化学、大学物理、数学分析这样的课程的意义对我而言是收获其中的思想、收获从它们的角度所获得的对于我所身处的世界的更深入的认识。

当然,认识的深入有很多种方式,但是既然这几门课被列入必修课,我必须去学习,既然如此,转变视角是相对而言最符合我当下情况的,像近代史纲要,虽然老师讲的很好,但苦于课业压力,我并没有去听,后面可能要改正。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SA 4.0 协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